「蕭壠」是佳里的舊稱,原為平埔族社名,意為「契約之地」,與新港社(新化)、目加溜灣社(善化)和麻豆社(麻豆),號稱西拉雅系(Siraya)四大社。蕭壟社的領域,位於八掌溪與曾文溪下游之間,也就是現今鹽分地帶的北門區6鄉鎮。

大抵以金唐殿為中軸線,呈放射狀分佈,含蓋三五甲、公廨宅、北頭洋、番仔寮、番仔塭;支社勢力更遠及下營、官田和東山等地,現今東山鄉吉具耍即是蕭壟社最完整也是勢力最大的庄頭,與北頭洋都留有公廨和平埔祭典。

隨著大環境改變  糖業成夕陽產業  蕭壠糖廠面臨關廠的命運
  在  蕭壠文化園區所在位置的佳里糖廠,舊稱「蕭壠糖廠」,1906年創立,1909年開始製糖,也是「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台設立的第一個新式糖廠,製糖事業一直到二次大戰末期因盟軍空襲被迫停工。
  台灣光復後,政府大力整修並恢復運作,之後辦理原料運送及客貨運輸業務,客運班車至二重港、隆田,貨運班車更遠至北門鹽場和七股鹽場,於六○年代達最高峰,這是佳里糖廠的黃金時代。
  隨著大環境改變,糖業終成夕陽產業,佳里糖廠1995年關廠。但不可否認的是,蔗糖產業造就了台灣的經濟奇蹟,蔗糖文化開啟了台灣人的人文情感,糖廠空間更是觸動了台灣人的土地依戀。

縣府積極規劃蕭壠糖廠轉型為大型藝文展演場所
  隨著全球在地化的發展,蕭壠糖廠因具有廣大開放空間、四排閒置倉庫、五分車鐵道,與其它使用狀況保持良好的服務設施,加上蕭壠地區過去為平埔族人的居住活動區域,台南縣政府因而積極規劃轉型為具有在地人文風華的大型藝文展演場所。
  為了推動「蕭壠文化園區計畫」,台南縣蘇煥智縣長召集專家學者成立「蕭壠文化園區計畫諮詢顧問團隊」,親赴台北台糖總公司拜會當時的董事長吳乃仁,洽談開發事宜,並獲文建會列入地方文化館輔導點,成為「蕭壠文化園區」發展的新契機。    

  自2005年園區正式開園起,隨著兩屆世界糖果文化節成功炒熱知名度,蕭壠文化園區以充足的展示館舍與完善的設備,成功爭取到連續三屆台灣設計博覽會主辦權,不僅傳遞了設計美學概念,也成功地向全國民眾行銷南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mas1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