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縣皮影戲館.jpg  

皮影戲館外觀
 
皮影戲又稱「影戲」,台灣則稱為「皮猴」。300多年前,廣東潮州皮影藝人移居南台灣,從此在台灣發芽成長。初期以高雄縣為中心,演出多與節慶活動相結合,唱腔以潮調為主,劇情多採自歷史傳說與民間軼事深受民間喜愛除了深入廟會神旦慶典,更駐進全省各地戲院,風靡男女老少。
五十年代中期,電視的崛起,皮影戲全面退出戲院市場,劇團也愈萎縮,當今全國僅剩高雄縣五個皮影戲團-彌陀永興樂及復興閣、大社合與及東華、岡山福德皮影戲團,默默延續傳統。皮影戲館民國八十三年月正式開館,主要為對皮影戲做資料保存,傳承及推廣。

高雄縣皮影戲館1.jpg

皮影戲

皮影戲館座落於高雄縣岡山鎮,是一座多功能的戲曲博物館。主要陳列區包含主題館、專題館和特展區。其功能有收集台灣皮影戲資料,文物為主,國外相關偶戲資料為輔,保有國內最多皮影戲資料的博物館。另外,內設主題館,專題館,特色館、資料室、傳習教室及劇場等;每月第二週日定期安排皮影戲演生,供民眾免費觀賞。

高雄縣皮影戲館2.jpg 

全台灣唯一光影交織的戲劇舞台 

皮影戲是藉由雙手操控木桿子,在靈巧的抽放之間,牽動舞台上造型千變萬化皮偶的靈魂,透過有如魔術師的光影變化,投映在薄薄的簾幕上,傳演著一齣又一齣生動迷人的戲劇人生,帶給農業社會人們閒暇時光的歡娛。高雄縣皮影戲館是繼宜蘭縣歌仔戲館之後,全國第2座傳統戲曲博物館,重現皮影戲的魅力和生命,只要走進皮影戲館,絕對是值回票價的豐富之旅。

皮影戲是我國傳統偶戲之一,相傳起源於漢代,發展至北宋,不論在影偶造型、角色分類、劇情安排、操弄技巧方面,都已具高度藝術形式。

  明末清初,皮影戲隨著潮州移民正式傳入台灣,散發的迷人魅力,隨著移民拓展的腳步,快速傳播到台灣各個角落,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休閒娛樂,且歷久不衰,在清末民初時期更達到顛峰,高雄縣則是全省皮影戲重鎮。

  在皮影戲極盛時期,高雄縣僅岡山一地就有40多個皮影戲班,路竹下寮一帶也有30多個皮影戲班,即使到了台灣光復初期,皮影戲仍極受歡迎,全縣估計有上百個皮影戲班,每逢神佛聖誕、民俗節令及民間婚喪喜慶等場合,皮影戲都是不可或缺最受喜愛的表演藝術。

  隨著聲光娛樂的發達,細緻迷人傳統藝術的皮影戲,在1960年代開始逐漸走下坡,如今僅在高雄縣內尚有5個皮影戲團,但當年皮影戲的魅力盛況並沒有就此走進歷史。

  目前台灣唯一的「高雄縣皮影戲館」,不僅仍記錄著這項傳統技藝的興衰沿革,更真實呈現皮影戲的舞台魅力,且可經由親自操演,深刻了解皮影戲藝術之美,令人回味無窮。

高雄縣皮影戲館3.jpg 

「高雄縣皮影戲館」位於岡山鎮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前庭左側,是繼「宜蘭縣歌仔戲館」之後,全國第2座傳統戲曲博物館,不僅是高雄縣民的驕傲,同時也是本土珍貴的文化財。於民國83年3月13日正式落成啟用以來,深受無緣參與當年盛況民眾歡迎,不僅有機會親身體會這項傳統技藝的真實面貌和迷人內涵,更具有源遠流長文化傳承的歷史意義。

  總面積約1,420平方公尺的「高雄縣皮影戲館」,是一座多功能戲曲博物館,在獨棟方正的建築中規劃有主題館與專題館,仿如走進時光隧道的豐富展示內容,曾經前往參觀的民眾無不流連忘返,交相稱讚。
主題館中除了展示台灣皮影戲的歷史沿革及世界皮影劇種的源流,也典藏許多昔日的道具,包括一系列精雕細琢的國內外影偶、各式傳統樂器及戲台上精美的皮影道具。

  為提供參觀民眾親身參與會皮影戲的迷人魅力,主題館特別規劃設置皮偶製作過程區,現場備有雕刻刀和牛皮,親自動手體驗雕刻影偶的樂趣之外,並可在完全比照皮影戲光輝時代的戲劇舞台上,置身在光影布幕後,身歷其境皮影戲的光影魅力,不僅可以享受皮影戲的無窮樂趣,更將留下難忘的永恆記憶。

  參觀主題館後,轉進介紹台灣現存5個皮影劇團的歷史、演出生涯與傳承現況,以及展示國內外皮影皮偶收藏品的專題館,放慢腳步細細瀏覽品嚐,更將不虛此行,回味無窮。

  文化的饗宴,不分時代。高雄縣皮影戲館位於岡山鎮岡山南路42號,開號時間為週一以外每天上午9時至12時,下午1時30分至5時。走一趟「皮影戲館」,了解歷史、感受藝術之美,絕對是值回票價的豐富之旅。洽詢服務專線是(07)626-2620。
消費情況: 免費
開放時間: 上午 9:00~12:00;下午13:30~17:00(休館時間:週一全天、週二上午) 
適合年齡: 不限年齡 適合小朋友、青年、家人、朋友前往
交通路線: 循高雄糖廠北側的橋燕路、右轉中崎路約1.5公里

.地址:高雄縣岡山鎮岡山南路42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mas1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