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jpg

        光山位於高雄縣大樹鄉,是台灣最大的佛教道場,創辦人星雲法師,為提倡「人間佛教」之道,一磚一瓦建立起佛光山,成為台灣信眾最多、最具盛名的佛教聖地。但由於長年來前往參拜者眾多,嚴重影響僧眾清修,遂於民國86年封山,謝絕觀光客進入,只有過年期間才短暫開放。最近佛光山為帶動南部地區繁榮和休閒文化的提升,於90年元旦重啟山門,除周一外,每天都開放。佛光山除了最主要寺院建築外,最具特色的是大佛城,為佛光山的地標,四周皆有 480尊小型金身阿隬陀佛塑像圍繞,景象莊嚴。此外,佛教文物陳列館珍藏古今中外文物多達數千件,有機會上山值得一觀。農曆春節到元宵節期間是佛光山最熱鬧的時節,滿山挂滿花燈,入夜後一片燈海;民眾可把握此十五天的開放期,上山賞燈參觀。

佛光山緣起

佛光山是個菩薩道場,主張佛光人要先入世後出世,先度生後度死,先生活後生死,先縮小後擴大,以常住大眾及佛教事業為優先,舉凡教育、文化、慈善、醫療等各種利生的事業,都積極參與。

佛光教團提倡人間佛教,致力宣揚佛法與生活的融和,今日的佛光教團,是由許多默默耕耘的佛光人所凝聚而成,上承教主佛陀的真理妙諦,中循歷代祖師的遺風德範,下啟萬代子孫的幸福安樂。佛光教團以悲智願行的菩薩精神,為佛光人組織的架構;以慈悲濟世的願心從事文化教育,為佛光人實踐的內容;以群我關係的調和,為佛光人思想的基礎;以散播人間歡喜,為佛光人修持的法門。佛光人均矢志發揚此佛光精神,俾能達到光大佛教,普利群倫的目的。

佛光山本來是一座荒山,在短短的數十年中,能夠創建成為台灣地區第一座十方叢林,其中論建築的氣派、廟宇的寬廣,佛像的雕塑,庭院的規劃,殿閣的佈置等皆與眾不同,獨樹一格。

  佛光山是由五座小山所組成的,包括:

  (一)第一座山是東山,此山建設包括地藏殿、大佛城、大智殿、男眾學部。

  (二)第二座山供信徒朝山禮佛,包括有放生池、不二門、淨土洞窟、朝山會館及大雄寶殿。

  (三)第三座山內容包括有寶橋、大悲殿、東方佛教學院、中國佛教學院女眾學部。

  (四)第四座山是福慧家園與信眾教育園區。

  (五)第五座山是峨嵋金頂──普賢殿、佛光精舍、大慈育幼院。

  它形如蓮花瓣狀,在地利上,先天即已具備了佛國淨土的條件;在設計上,是仿效大陸四大名山而建設的,同時亦蒐集參照了世界各國佛教聖地建築之精華融合建造而成的。在意義功能設計的構想上,是期能將抽象之佛法,以具體、巧妙的方式表現出來,例如:淨土洞窟即是以利用天然的地形,藉著現代的雕刻、繪畫等藝術,把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情形,表現介紹給社會大眾。另一方面,在整體規劃設計的動機上,亦處處表現為他人而設想,例如:信徒遊客在參觀巡山時,走累了需要休息、喝茶,就近即有供應佛光茶的場所,讓大眾略事休息一番,又且安排法師解答有關日常生活切身等疑難問題,以佛法和大眾結緣。

  佛光山各項建築均以配合發展弘法佈教、慈悲度眾為主要功能。同時亦不斷的吸取現代科技文明的菁華,以發揮現代化,多元化的社教功能。因為透過現代文明的種種產物,能夠使現代人很容易地了解佛教的道理,自然地接受佛教;另一方面復求古典宮殿藝術之美,因此兼具傳統與創新之特色,也開創了現代寺院新的風格。

  佛光山,是一座集中外古今佛教文化、教育、弘法、慈善、朝聖、觀光為一體的僧信平等的道場勝地,同時又具有學校化、大眾化、國際化、福利化的性格,各項建築的出發點,處處顯示著開山大師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與精神。

交通指南

地址:高雄縣大樹鄉興田村興田路153號

(一) 自行開車:
  南下:國道1號(新市路段)→國道8號→國道3號(中寮隧道)→國道10號往旗山大樹方向交流道→省道21號右轉→佛光山。
  北上:高雄中山、中正、九如交流道上國道1號→鼎金交流道上國道10號、往屏東、旗山方向→大樹交流道下→右轉省道21號→佛光山。

(二)大眾運輸系統:
 1. 搭乘火車+客運:
  在高雄火車站前搭直達佛光山的高雄客運班車,平均30~40分一班。高雄客運 TEL:(07)312-8140。
 2. 搭乘飛機:
  可於機場搭機場幹線公車至高雄火車站(車程20分鐘),轉搭往台東或屏東線火車至九曲堂下車(車程13分鐘),於後站出口搭計程車或公車即可直達佛光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mas19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